俄罗斯学就是中国对俄罗斯了解和认识的一门学问。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语言、文学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涵盖天文、地理等。自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正式建立双边关系以来,中国的俄罗斯学实际上伴随我们已经走过了几个世纪。
一
有关中国对俄罗斯的记述,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史当中,对俄罗斯就曾有过简单的描述,将其称为“斡罗思部”。中国首部较为详细介绍俄罗斯的著作是1773年在北京出版,由图理琛撰写的《异域录》。1712年,受康熙皇帝的指派,图理琛出使定居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虽然图理琛出使的目的地并非俄罗斯,但该书大量记载了途径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俄罗斯的自然状况、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等。另外,1823年出版,由前库仑办事大臣松筠撰写的具有回忆性质的《绥服纪略》一书,对1728年《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以及恰克图互市贸易的活动有着较为详尽的记述。以上两著作的问世,对中国了解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人研究俄罗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中国在清代开始真正出版有关俄罗斯内容的著述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原因是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不仅开始重视了解西方,同时对北方的邻居也倍加关注。此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两广总督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的《海国图志》等。1860年出版,由何秋涛撰写的《朔方备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对俄罗斯研究最为系统和全面的著作。全书共分80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包括地理、民族、通商贸易、使节来往。《朔方备乘》作为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俄罗斯、中俄关系的著作,不仅为当时的中国了解俄罗斯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今天,其考证内容也被中外学者所广泛征引。
二
与清代相比,民国时期中国俄罗斯学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对俄罗斯国家、国情以及民族介绍的阶段。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在“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开始着手进行俄国历史与中俄关系史的研究。此间,中国俄罗斯学的研究应当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俄国史的翻译、介绍;二是出版了一批有关沙皇俄国侵华历史的书籍。
自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开始自己编撰有关俄国历史、中俄关系史书籍。其中娄壮行编著的《俄国史》、顾谷宜撰写的《俄国史纲》、陈登元的《中俄关系述略》、陈博文的《中俄外交史》、何汉文的《中俄外交史》、王正廷的《俄罗斯侵略中国痛史》、黎孤岛编著的《俄人东侵史》、文公直编著的《俄罗斯侵略中国史》等,对中国俄罗斯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各地进步报刊还刊发了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由中苏文化协会创办的《中苏友好》杂志,为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的苏联,鼓舞中国人民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以往相比,民国时期对俄罗斯、以及中俄关系史的研究应当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此间,中国出版的俄罗斯历史著作,原则上是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需要进一步解苏联发展的历史,而有关沙俄侵华史著作的出版,主要是受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影响,国人更加关注近代的中外关系,呼唤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除上述外,在整个民国时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还翻译出版了如《俄共党纲章程》、《俄国社会主义党与农民问题》等论述。
三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中苏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时期,但中俄、中苏关系史的学术研究被视为禁区。为回避历史问题,中国在50年代只出版了曹锡珍的《中苏外交史》和彭明的《中苏友谊简史》,而且以上两部著作只谈中苏友好,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中国俄罗斯学真正的建设与发展,并形成相当的规模应是在20世纪60-80年代。伴随着中苏两党在意思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化,以及中苏国家关系的恶化,“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意识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中还有一个新的领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沙俄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也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中国开始着手进行中俄关系与沙俄侵华史的研究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相继出版的一批俄国史、沙俄侵华的著作,并翻译了大量俄文版的沙皇俄国侵华历史资料。如俄国史论著《俄国通史简编》、《西伯利亚民族史》、,《苏联史纲》等;中俄关系史的著作主要有《沙俄侵华史》、《沙皇俄国扩张简史》、《沙俄侵略西北地区史》等。
虽然此间中国俄罗斯学的研究完全是为了配合政治工作的需要,而且相当的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为中国俄罗斯学体系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这样讲,中国的俄罗斯学是构建在60-80年代,发展在90年代,进入全面客观的研究应当是在当代,所研究的不仅包括历史问题,同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
四
综观中国俄罗斯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俄罗斯研究主要受鸦片战争的影响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进入。而民国时期的研究更反映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以及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俄国史、沙俄侵华史的研究虽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但基本上反映出中国社会对俄国历史以及中俄关系史的高度关注。
如果说早期的中国的俄罗斯学研究仅限于对俄罗斯进行一般性的介绍,但自民国以后,中国对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应当说更加广泛及多样,不仅包含传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还包括思想、艺术、语言等诸多门类。
当代中国俄罗斯学通过近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研究体系,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并有大量的成果不断问世,必将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栾景河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学术专版》2007年10月16日
|